主頁 > 戰火與離愁 >

穆時英〈懷鄉小品〉(節選)

散文,1938年2月11日作。

  整個的屋子睡熟了,我獨自坐在窗前。
  雖然是午夜三點鐘,山坡上還是閃鑠着萬家燈火。寧靜的青空下,禱鐘和禱歌蕩漾着,蕩漾着。香港正在歌頌人類的贖罪羔羊,基督的誕生日。
  從山頂松林裏吹下來的風溫煦而芳香,山溪盛開着的玫瑰殷紅得像大地搽了胭脂。夜是安謐而和平,我懷念着,懷念着我的生長地上海——呵,母親上海!
  兩年前,一個浸透了閒寂的陽光的四月的下午,我提着一隻皮箱,走上「紅伯爵」的甲板上去的時候,是只預備到香港去住兩星期,愉快的旅行心境。爽朗的海風吹着臉,吹着頭髮,吹着領帶,望着天邊飄逸的雲叢和遼遠的水平線,我的思想,我的情緒,我的靈魂全流向將展開在眼前的,新的城市,新的山水,新的人物和新的日子了。沒有離別的感傷,也沒有留戀和眷惜,把故鄉輕易地,像一隻空煙盒似地拋在後面。對着岸上揮動着的手,帽子和手帕,我只是微笑着,微笑着,而我的笑是天真潔淨到像我的沒有被人生的困苦濡染過的眸子一樣;我沒有想到這兩星期的暫別,到現在竟會變成永訣。
  寧靜的青空下,禱鐘和禱歌蕩漾着,蕩漾着。一九三七年又過去了;幾時才能回到你的懷抱裏邊來呢?——呵,母親上海!
  二年的羈旅中,我時常在深夜裏被航出港外去的郵船的汽笛聲從夢中驚回來。於是,就默默地坐在窗邊,像今晚上一樣,推開窗,就可以看到在夜霧裏慢慢地駛出去的船,駛到故鄉去的船。烟囪上的烟顯得親切而安詳,汽笛的聲音,就像是上海的聲音,在召喚我回去。無可奈何地,聽着漫長的汽笛的聲音——悒鬱麼?感傷麼?連自己也不知道。
  幾時才可以回到你的懷抱裏來呢?呵,母親上海!
在上海,我生活了二十五年:在那邊,有我的呼吸過二十五年的空氣,有我走過二十五年的街道,有我睡過二十五年的床鋪,有我住過二十五年的屋子……在那邊,埋葬着我的笑,我的太息,我的戀,我的飢餓,我的青春和我的窮困……在那邊的土地下,靜靜地躺着我的父親,在那邊的土地上生息着我的母親,弟弟和妹子,還有我的敵人,我的朋友。
  寧靜的青空下,禱鐘和禱歌蕩漾着,蕩漾着。一九三七年又過去了——呵,母親上海!
  現在是十二月,是皓皓白雪的季節,在這裏卻正開放着滿山的鬱金香。東方的Riviera是一個漂亮的小島,它戴滿了白石的建築物,詩,羅曼史,日光和花束,浮沉在亂飛着白鷗的南海裏。可是,還是懷念着上海,因為她是我的,是我的祖國的。我的血液裏流着她的血,我的肉體上刻着她的烙印:為着在她身上燃燒的火𦦨我呻吟着,為着爆發在她身上的炸彈我震顫着——呵,母親上海!
  窗外就是渺茫的大海,隔開我和我的故鄉的,渺茫的大海。在海的那一邊,也正在歌頌人類的贖罪羔羊,基督的誕生日吧?也許是在對着閘北的滿天火𦦨,為祖國的苦難而睜着抑鬱憎恨的眼睛吧?也許正像被懷鄉病壓壞了的我一樣,正在懷念着那些流散的子女,死亡的子女吧?
  呵,母親上海,願你幸福!願你萬歲!在這寂靜的深夜裏,我為你祈祝,像為我的祖國祈祝一樣!

猜你也喜歡:

王良和〈螺之聲〉

現代詩,原載1982年3月《大拇指》151期。

落日那隻大海膽
蠕動在對岸西邊的大岩石上
海浪自那裏湧來
湧來一些細小的
彩藻漆色的貝殼

閱讀更多 »

廖偉棠〈鯉魚門的霧〉

現代詩,收入《櫻桃與金剛》(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7年。

海在投降,探路者
走到砲台拐彎處的時候
看見海盜抹喉的血舊成了鉻黃。
六十年,六小時,
無形的軍隊不斷突破

閱讀更多 »

伍蘩《香港啊香港》(節選)

小說,1975年由香港七十年代雜誌社出版。

那年頭,經九龍城繞啓徳機塲再往東走的巴士,最遠到牛池灣為止,再往前便沒有馬路,只有崎嶇小徑可走。遠望現在偌大的觀塘工廠區,當時還是一片爛地,那是香港開埠以來毎天由躉船傾下垃圾坭頭塡成的。起初的形狀像一個不規則的半島,後來的觀塘道當時還有很多地方在水裏。三個人從牛池灣下車,走了

閱讀更多 »

葛亮〈龍舟〉(節選)

小說,收入《浣熊》(台北:印刻文學),2013年。

于野的印象裡,香港似乎沒有大片的海。維多利亞港口,在高處看是窄窄的一灣水。到了晚上,燈火闌珊了,船上和碼頭上星星點點的光,把海的輪廓勾勒出來。這時候,才漸漸有了些氣勢。
于野在海邊長大。那是真正的海,一望無際的。漲潮的時候,是驚濤拍岸,

閱讀更多 »

韓麗珠〈島中的島,或曼陀羅〉(節選)

散文,收入《回家》(香港:香港文學館),2018。

自然在創造一種空隙。許多個黃昏,我看見那片低矮的樓房無法遮蔽的天空,佈滿了數不盡的閃閃發亮的星,孤獨讓人褪去了一點假裝的外層,我始終認為減少痛苦的方法,就是忠於誠實,然而誠實包含著很深的孤寂,足以把人沒頂。
只有願意忍受長途車程的人,才能到達這個島來看我。

閱讀更多 »
沒有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