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巷城〈香港仔的月亮〉(節選)

小說,收入《山上山下》(香港:聯發書店),1953年。

  「八月十五」晚上那個又大又圓的月亮,要等明年才會再來咯。阿木嫂剛才說:一年就只有那麽一次……
  十三歲的月好呆呆的望了一陣海水,問:「阿木嫂,為什麼一年才有一個『八月十五』吶?」
  艇身晃了幾晃,坐在艇頭上的月好那頭黑色的濃髮,也在阿木嫂的眼前晃了幾晃——特別是那條亂蓬蓬的長辮子,那是阿木嫂沒有嫁阿木哥以前也有過的!
  「為什麼?我也不知道。」阿木嫂說:「大概——說你吧,月好,你今年十三歲,出年十四歲,你出年會大一歲,但一年就只有一歲……」她確實不知道怎樣對月好說好;她跑進篷子裡,曲著身子,用塊舊布片,抹了抹艇上那兩張毫無光彩像給炊煙薰過似的藤椅——黯黃黃的。
一切都顯得黯黃黃。
  暮色漸近,香港仔的海面像一面很大很大的捕魚網——它網着阿木嫂,網着阿月好……網着每一個「水上人」像船錨一樣沉重的心。
  暮色從黯黃到黯黑,夜來了,稍遠處岸上和水上那幾家酒店的燈火首先亮起來,似乎企圖燃燒起這寂寞的香港仔之夜;但沒有用——秋夜像一個垂死的老人,落在海面上,隱隱的發出一陣陣輕微的嘆息……。
  月亮不知什麼時候掛在顯得比往晚更遼闊更空蕩的天空上,彎彎的,像一面艇篷。
  阿木嫂劃了根火柴正打算點亮吊在蓬下的那盞風燈時,她聽見月好怪叫了一聲「哇——」回過頭,她看見月好正把自己的一隻濕淋淋的腳從水裡提出來。
  月好用手抹了抹腿子,又醒了醒鼻子,說:「水這麼凍嘔!」
  「不凍?——快到冬啦?」阿木嫂說着,把風燈點亮。
  又聽見月好叫了一聲。「快,快——木嫂!」她興奮的尖着嗓子,「群娣艇仔有客啦——」
  這時候埗部頭下靠近石級的水淺處,群娣的艇仔轉了個身掉頭而去,阿木嫂和月好兩「拍手」(夥計)櫓一搖,竹篙一撐,就把艇仔擠進前面的艇群裏去了補了那個空缺。
  埗頭四周好像是漸漸熱鬧起來了。什麼地方斷斷續續一陣陣艇家的大小姐妹們向岸上人爭搶生意的騷動的聲音。——「先生,『游河』還是過鴨脷洲呀?」「兩塊錢一個鐘頭——先生,這兒這兒,我的艇乾淨……」——和這同時,岸上響起三兩聲汽車喇叭的叫喊。
  阿木嫂正待叫月好趕快上岸兜生意去,但發現月好已離開了她,坐在一個石級上,雙手支著下巴,沒精打彩的。
  「月好!」木嫂叫了一聲。
  月好卻好像沒聽見,眼睛出神地望著海面上的天空——
  「木嫂!」她忽地向艇這邊問起話來:「今晚為什麼這個樣子的?」
  木嫂怔了一下:「吓,什麼樣子?」
  「不圓的?」月好說。「今晚的月亮——你看!」
「你這傻女——」木嫂也禁不住抬頭望了望天空。「這叫做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嘛。」說着盯了月好一眼:「你又想什麼,又想阿爸啦?——月好,快上岸去兜一個兩個『客仔』吧,時候不早囉。」
  「哦。」月好應著,站起身。「爸說,我是『八月十五』出世的。」好一會兒,才懶洋洋拖着雙赤腳一級級向上走去。
  阿木嫂望着月好的背影,心裏又好氣又好笑:這「蝦女」雖然有點傻氣,但搶生意倒有兩下傻勁的——這樣的好「拍手」是不能少的呀;日子過得真快,她們倆做「拍手」不覺又做了兩個多夏天。

猜你也喜歡:

陳滅〈越過維多利亞港〉

現代詩,1996年作,收入《單聲道》(香港:東岸出版),2002年。

從踏進船倉的一刻開始
歲月從來就只是一個五分鐘的旅程
但時間如何消逝而去?
現在還不是水手的時候
馬達在隱藏處發聲

閱讀更多 »

呂永佳〈我是象你是鯨魚〉

現代詩,原載2017年4月《聲韻詩刊》35期,後收入《我是象你是鯨魚》(香港:點出版),2017年。

今天我開始忘記,綁在背包上的禮品蝴蝶結
失去糖粉或者水,如果可以肯定地撫摸
豢養在手背上凸起血管裏的情緒們
像一往無前踏破水窪的黃色膠水鞋

你背著我看那廣袤的那片深藍

閱讀更多 »

韓麗珠《縫身》(節選)

小說,2010年由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檢查,二環路,十時。」
當我按照微繪畫在筆記本上的地圖和簡短指示抵達醫院門外時,才發現那是一幢佇立在山腰的建築物。這裡的高山,跟寬闊的海巷一般,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點一點地消失無蹤,我們並不是沒有發現,移山填海的工程幾乎從沒有間

閱讀更多 »

西西《我城》(節選)

小說,1975年1月至6月於《快報》連載,1979年香港素葉出版社出版。

(阿果,如果能夠和你在電話上嘩叫一陣,豈不快哉。)
阿游到了候斯頓已經五天了。阿游喜歡航海。阿游喜歡船。我要到世界各個角落去走走,阿游說。當阿游和阿果一起上課的時候,無論上甚麼課,阿游總是把一本地理課本放在桌子上。課本裏有些明信片式的風景畫。金字塔,駱駝;剛

閱讀更多 »

舒巷城〈香港仔的月亮〉(節選)

小說,收入《山上山下》(香港:聯發書店),1953年。

「八月十五」晚上那個又大又圓的月亮,要等明年才會再來咯。阿木嫂剛才說:一年就只有那麽一次……
十三歲的月好呆呆的望了一陣海水,問:「阿木嫂,為什麼一年才有一個『八月十五』吶?」

閱讀更多 »

王証恒〈濕重的一天〉(節選)

小說,收入《南歸貨車》(香港:後話文字工作室),2021。

每次見面,他都會跟她分享一些有關海的故事,例如從前有一個漁夫,無意捕捉到一尾大魚,將牠放生。後來那漁夫遇上了風暴,船沉沒了,幸好魚領他回岸邊。她很喜歡有關海的故事,每當她聆聽這些,仿佛能夠忘掉局促的城市,面朝大海。

閱讀更多 »
沒有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