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與情感 > 

張若谷〈香港與九龍〉(節選)

散文,收入《遊歐獵奇印象》,1933年。

香港半日遊
    親華德國三女性 廣東酒家一席話
  正午,我們決定犧牲了「萬德伯爵」給我們已預備好了的午膳︰精美的麥殼糯米,和「氣皇帝」旨酒。我們六個人——三位德國太太,T女士,李醫師和記者,同到新紀元酒家去吃廣東飯。酒家中僱有裝飾入時的廣東女招待,敬茶絞手巾。她聽見三位外國婦女都會說中國話,頗現驚異的樣子。她們各自點菜,有些菜名,連記者都說不出名字來。
  歐陽夫人會說廣東話,W夫人善說法國話。T夫人講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記者試用幾種言語,和她們週旋酬酢,有說有笑頗饒興趣。
  T夫人的兩位女友說:「我們很喜歡到香港來住,因爲在這裏的起居生活,像在歐洲同樣的舒適,而且可以常常吃精美的中國菜,特别是世界著名的廣東菜。」
  ——你們說得有理。中國有句俗語:「着在蘇州,住在杭州,吃在廣州……」
  T夫人微笑提出抗議道:「我覺得上海是中國最好的地方。起居飮食都很舒服,有各式各樣的酒樓飯店,各人可以跟自己的胃口隨意小酌。香港地方也很不錯,祇可惜牠已經不是屬於中國的地方了。」
  歐陽夫人和W夫人,因爲當夜須回廣州,她們吿辭先行了。
  我們四人便僱了一部出差汽車,先在各處熱鬧的街道,兜了一個圈子。參觀了外國的敎堂,中國的寺廟跑馬塲,和其他的名勝古蹟。這天恰巧是星期日,郵政局封關。我袋裏有幾封要寄到中國去的信件,日記簿裏雖有中國郵票數枚,但是從這裏寄信,須貼香港郵票,即英國殖民地郵票,所以沒法投入郵筒,多麼不便利呀!
  汽車駛近山簏時,道路忽高忽下,起伏不平,若舟行浪中。路旁房屋皆依地勢築成。在港的富商,多在山上建築別墅或墳墓,雖高低不一,但建築形式都很整齊。從海上遠眺香港,見環山都是洋式房屋密如蜂巢,活像是上海城隍廟裏人造假山盆景的泥製房屋小型件。
  登山頂下囑,則是一幅天然的鳥瞰圖畫。風景美麗,金霧滄波中,有點點白影,海鷗與帆影,相映成趣。我們僱的汽車,在一小時內,連爆裂了三次橡皮胎,我們因此更多得到流覽風景的機會。後來我們放棄了汽車,換乘公共汽車,在香港仔(即小香港)一帶,遊玩了一個多小時,始盡興回到九龍。
  黃昏登船前,我偕李醫師在九龍半島上略事散步。九龍的街道淸潔異常,據李醫師說,頗有靑島的風味。
  夕陽西下時,從甲板上遙望香港燈光燦爛,明朗如星。海上幾千萬條金蛇,在那裏狂舞。香港的夜生活,該是迷醉的頹廢的吧?
  這一個亞洲的大都市已不是中國所有的了。是英國的城市,是香港。
  到處看見大英國旗的招展飄飛。
  這是中國送給英國的一件禮物。這禮物,中國是否有一天要收回的呢?
  答覆我這個問題的,是「萬德伯爵」啓椗時的一聲汽笛怒吼!

猜你也喜歡:

唐啟灃〈鯨落〉

散文,《我傷故我在》(香港:亮光文化),2020年。

熱鬧過後,這個城市又回復平靜了。
餘光跟隨每顆善良的心回到家中,溫柔的哼著安眠曲,令飽歷傷痛的人安睡入眠,再從睡夢中悄悄復原。
讓人艷羨的艷光,冠冕堂皇的鎂光,無關痛癢的目光,回眸一看,原來只不

閱讀更多 »

洛楓〈人魚公主的失語症〉(節選)

現代詩,原載1995年4月《香港文學》124期。

一、
當升降機的鐵門關上的剎那,人魚公主的眼淚便凝結成冰……
當初答應女巫達芝的要求,無非是為了可以和他在一起。前一輩子他救了我的命,把我從混濁的池塘放回寬大的海洋;這一輩子,我以「報恩」的藉口從海

閱讀更多 »

王志成〈香港〉(節選)

散文,收入《南洋風土見聞記》,1931年。
小朋友;
你們等得心焦了嗎?我們底船行動得這樣緩慢:早上五時起,蛇行到七時纔進港。泊於九龍和香港之間的港面上。踏上甲板一望,羣山圍拱,碧水盈盈。重重疊疊的洋樓,紅紅綠綠的窗洞,宛如鴿棚。崗戀起伏,桅樯林立。自然風景可比西湖,人工建築,勝於上海,形勢險竣,氣候宜人,誠南海之良港。我不料香

閱讀更多 »

劉克襄〈南ㄚ島〉(節選)

散文,收入《四分之三的香港》(台北:遠流出版社),2014年。

做為第三大離島,南丫島在我的香港地圖裡,遠比它的實際範圍更加龐然。長期以來,它都在調節著這一塊狀都會的情緒。這城若是一座監獄,南丫島無疑是香港最重要的放風區,失落的一角。
當其他都會的市民仰仗著鐵道迎向海岸,靠著海洋的開闊和明亮,紓解上班

閱讀更多 »

黃秀蓮〈追蹤白海豚〉

散文,收入《歲月如煙》(香港:匯智出版),2014年。

小輪「馬灣一號」,滿載一船有心賞豚的觀光客,在東涌碼頭拋錨啟錠,昂然向着赤鱲角新機場附近的水域進發。
然而輪船的馬達蟲轟隆隆,高呼長嘯,震天價響,那魚雷一樣的聲音,不會唬得水族海群慌張逃竄嗎?海豚不是靠聽覺來進行回聲定位嗎?水底嘈音豈不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