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滅〈船和家〉

現代詩,1995年作,收入《單聲道》(香港:東岸出版),2002年。

記得你的家在搖蕩裏
風靜的晚上
向我談起苦澀的海水
帶腥味的魚以及你們
睡覺時從一端搖到另一端

 

有時帶著滿載的魚獲回歸
風靜的避風塘
你說你還是要再出海
闖入帶幾分危險的生活、汪洋
但今夜泛黃燈泡微微搖晃
你也享受這安詳
房間内各種新奇物件此刻安放
也承認這是值得珍惜的一刻

 

收音機播出時代曲、
新聞報導及新聞背後
所透露的氣溫與風力之變化
木板上有書刊 你略讀那些
細小的、不安定的文字
扭曲的電波 電視機苦澀的影象
彷彿也是個帶腥味的世界

 

大人們在下面商討些甚麼
沉沉地說著大事或瑣事?
都不在你我掌握之内
最後你簽一張聖誕咭送我
可借後來搬家時遺失
殘缺記憶略去名字就只有這些
咭上不是慣見的香港落日歸帆
而是一個家
一條船
在海上冒大小風險作業的船

猜你也喜歡:

董啟章〈綠海龜〉

小說,收入《博物誌》(台北:聯經出版),2012年。

我們本來是去偷海龜蛋的。一行五人,阿綠、魚仔、細眼、笨蛋和我。笨蛋看見那圓圓像燈泡的月亮就傻了眼,我們好不容易才拉他在草叢後面伏下來。聽說這種綠海龜長年生活在遙遠的太平洋,但每年這個時候也會回到這個小島下蛋。
夜很靜,只有海浪的起伏聲。在月光下,可以隱約看見四處都躲藏著大大小

閱讀更多 »

陳滅〈我剪紙城〉

現代詩,1995年作,收入《單聲道》(香港:東岸出版),2002年。

這裏從前是海
從船塢出來的工人
越過暗街大批擁出
現在是公園、商場
修路工人在烈日下開動電鑽

閱讀更多 »

梁偉洛〈守城人〉(節選)

小說,收入《幻城》(香港:立夏文創),2018年。

井底竟是一個開寬的空間,他忍受著身體的痛楚和不適,起來靠着微弱的光線打量這奇異的地方。頭頂是水泥鋼筋,跟每個層區的天幕沒有兩樣,為這地方投下遼闊無邊的黑影,腳下是黑硬的地面,凹凸不平,但不像柏油路,有點濕滑。他抬起頭看,發現井口在七八米高的地方,井裏光線不足,看不到神秘人的情況。

閱讀更多 »

王良和〈螺之聲〉

現代詩,原載1982年3月《大拇指》151期。

落日那隻大海膽
蠕動在對岸西邊的大岩石上
海浪自那裏湧來
湧來一些細小的
彩藻漆色的貝殼

閱讀更多 »

黃凝霖〈渡海船〉

現代詩,原載1953年5月28日香港《星島日報.文藝》。

我願意做一艘渡海船
不停地左右兩岸奔航。
把一批一批向左岸去的人,
送達他們的目的地;
把一批一批向右岸去的人,
送達他們的目的地。

閱讀更多 »

陳寶珣《荒澤之魚》(節選)

小說,2018年由香港文化工房出版。

凡遇失意的事,盈都擔抬出各種合乎她個性的絕對解釋和說詞,容不得人家再質疑測度。好在香港這邊還是把她要回來了,她最初還不情願,臨走端來幫忙,見她好情緒漸漸回來,打點執拾都來了勁,重拾她對自己素來的期盼。幾年窗下兼助教,亂七八糟的東西還真不少,這不想丟,那又非得帶在身邊不可。

閱讀更多 »
沒有文章了